一把折扇,竟藏着如此多的讲究

2023/3/15 11:55:31 文章来源:

“扇,扉也。从户,从翅声。扉,户扇也,可开合。”折扇,初名腰扇,古代的别称为“摇风”、“凉友”。折扇开合自如,开之则用,合之则藏,有进退自如,逍遥自在的寓意。从古至今,中国的折扇都是一种艺术的沉淀和文化的载体。




在莫干山,有这样一位匠人,她是中国制扇工艺大师,打破了传统折扇的设计,在极富东方特色的折扇中注入西方美学元素,将“中西方文化碰撞”表现的淋漓尽致,改变了人们对折扇的认知。

1.jpg

徐春英是土生土长的莫干山人,90年代初曾南下深圳开阔眼界,后来选择回到家乡,巧用最常见的竹子做文章,开启折扇设计制作生涯。

2.jpg


“注重每一款折扇的设计,把关每一把折扇的质量。”是她职业生涯的座右铭。二十多年中,徐春英遇到过无数棘手的技术难题,从篾片的“易碎”到染色的“饱和度不够”,从材质的“ 粗糙”到扇面的“牢固度不够”,从制作的“单一”到设计的“乏味”,每一次她都沉着应对、刻苦钻研、反复实践,最终成功破解一道道难题,让折扇在外观和性能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。她研发的“抽拉式折扇”,改变了折扇便携性较差的不足,成功获得“创新型发明专利”。

3.jpg随着时间的推移,徐春英设计制作的折扇开始在业内声名鹊起,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和省级银奖。她所带领的团队,也多次获得省市级机关单位的表彰,并多次为国家级重要赛事和会议献艺。例如,“2016年G20峰会媒体记者礼包扇”、2018年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纪念礼包扇”以及“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请媒体记者礼包扇”均出自徐春英团队之手。640.jpg4.jpg


多年来,徐春英一直坚信设计与制作都需要不断创新”,从未停下学习与探索的脚步。2015年,她专程前往苏州檀香扇厂挂职三个月,潜心研究檀香、红木等珍贵木材的特征,学习如何将这些珍贵的原材料融入到自己的折扇设计中。


为了设计出更符合日本消费者需求的折扇,徐春英每年都坚持走访日本,从当地居民的生活细节入手,观察和记录他们的使用习惯。此外,她也经常向国内外的知名画家、艺术家讨教学习,从交流中获取更多的折扇设计灵感。


功夫不负有心人,2018年,徐春英及其团队设计的“清扬婉兮”“一握清风”系列折扇在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得金奖 。徐春英本人也获得了业内外专家领导的认可,近年来先后荣获“中国制扇工艺大师”、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“南太湖工匠”、“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-传统工艺领军人物”荣誉称号。

5.jpg除了精耕制扇技艺,徐春英还非常重视文化传播。她将自己的制扇工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,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折扇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,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6.jpg早在2015年10月,徐春英同志便联合上海美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作中心(PACC)一起参加了米兰世博会,通过“传统民间艺术与公共艺术相融合”的方式,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的“折扇文化”,并受到了中外嘉宾及游客的高度赞赏和认可。7.jpg

米兰世博会参展作品




时代无论如何发展,总有折扇的一席之地。正是因为手艺人的坚守,才使得优秀文化得以保存,折扇文化亦是如此,一代人老去,必定有新一代的爱扇人兴起,使之不断传承,得以发扬。